-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论文题名(中文):

 复调音乐中倒影对位研究--以各音级轴音为中心    

作者:

 金华泽    

学号:

 2018010223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chi    

学科代码:

 130200    

学科名称: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艺术学硕士    

学校:

 延边大学    

院系:

 艺术学院    

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第一导师姓名:

 姜春花    

第一导师学校:

 延边大学    

论文完成日期:

 2022-12-02    

论文答辩日期:

 2022-12-05    

论文题名(外文):

 A Study On The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In Polyphonic Music-Centered On The Axonal Tone    

关键词(中文):

 复调音乐 倒影对位 轴音    

关键词(外文):

 polyphonic music reflective counterpoint axonal tone    

论文文摘(中文):

        倒影对位是复调音乐创作中一种逻辑严谨、精湛的技法,在音乐创作中体现着高度的对比统一原则。倒影技法作为旋律变化的手法,在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倒影技法尤其在传统及现代音乐作品创作中表现出多种变化形态,这对于音乐创作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轴音作为调式中心音,在倒影对位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倒影对位技法的前期研究主要叙述了II级轴音变化规律,但并未对除此以外的自然音级以及变化音级进行深层研究。

       本文以倒影对位的轴音为中心,首先分析了各音级为轴音的音级变化规律、倒影后音级功能属性的变化特征、两个不同音级的倒影结合后调式调性的功能与色彩变化特征以及变化音级为轴音的调式调性色彩变化特征。其次通过分析国内、外获奖作品中倒影对位的实践谱例,再一次论证自然音级与变化音级为轴音的倒影对位在调式调性变化中的可行性方法。以此证明了理论与创作实践应用的相互支撑关系。

       本文通过分析与归纳的研究,弥补了前期研究在自然音级与变化音级在倒影对位中功能属性变化特征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民族调式、西洋调式,或两种调式结合中变化音级轴音的发展可行性,为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文摘(外文):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is a logically rigorous and exquisite technique in polyphonic music creation, which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high contrast and unity in music creation. The reflection technique, as a means of melody chang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creation. Reflection technique, especially in the cre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usic works, shows a variety of forms, 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usic cre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the axonal tone plays a crucial role as the central tone. Axonal tone II is the subject of most studies of the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technique, but diatonic and varying tone levels have not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xonal tone of the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we analyzed the regularity of each pitch level change,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tch level after reflection, the function and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different pitch levels combined with reflection, as well as the mode and tonality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level. Further, by investigating the practical score examples of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in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award-winning works, we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between the diatonic level and variable level as axonal tone in the change of tonality. Therefore, the theory and creativ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can support each other.

    Analytical induction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address the lack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tone levels and varying tone levels in reflection counterpoint. Moreover, we propose that national mode, western mode,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modes can be developed as a basis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reative practice of polyphonic music in China.

参考文献:
著作:
[1] 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 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2版

[3] 杨勇《对位法第一册分类对位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4月 第1版

[4] 杨勇《对位法第二册自由对位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 第1版

[5] 段平泰《复调音乐(上、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第1版

[6] 林华,叶思敏编著《复调音乐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版

[7] 林华 叶思敏 《复调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8]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10月第4版

[9]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


[10] [法]保罗·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第1版

[12] [美]瓦尔特·辟斯顿《对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

[13] [俄]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

[14] 张韵璇《复调音乐分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15] [俄]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

[16] 朱世瑞《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年5
月第1版

[17] [奥]恩斯特·托赫《旋律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次

[18] [美]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对位法:对为艺术的探明之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期刊论文:
[1] 徐孟东《逆行对位与逆行模仿及相关问题研究》[J].音乐艺术, 2007年第4期

[2] 徐孟东《倒影对位研究——兼及逆行对位、逆行(倒影)模仿技术的进一步探
讨》[J].音乐艺术,2011年第2期

[3] 周天星《倒影复对位中的和声思维研究》[J].乐府新声,2009年第4期

[4] 刘冬萌《浅谈民族风格中对比式二声部复调的写作》[J].北方音乐,2016年第9期

[5] 曹蜜《巴托克小宇宙第141首的结构与调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4年第16期

[6] 刘晓晖《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6年第21期

[7] 李暮凡,胡小莉《论“新艺术”时期音乐的“承前启后”》[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8] 乔云《西乐之奇葩》[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9] 汪胜付 巴托克《小宇宙》第一百四十一首《主题与倒影》[J].滁州师专科学报,2003年第3期

[10] 姚以让,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分析[J].音乐探索,2013年第4期

[11] 姚亚平《“附加”与复调的产生(上)》[J].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3期

[12] 姚亚平《“附加”与复调的产生(下) 》[J].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4期

[13] 陈帆.《浅析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音乐》[J].艺术评鉴,2019年第14期

[14] 高为杰《音级集合的配套》[J].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

[15] 郑艳丽.包含关系音级集合的展衍性技术方法之“配套性”技法[J]. 黄河之声,2015年第7期

学位论文:

[1] 孙程程《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中国作品为例》[D].中国音乐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2] 蔡龙龙《民族风格管弦乐作品中的复调思维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3] 许恩敬 小提琴协奏曲《长白魂》创作技法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p6

[4] 潘佳《饶余燕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思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5] 唐碧聪《传统对位技法在当代作品的新形态》[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6] 裴钰《西方早期对位技法》[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7] 常雪伟《现代复调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年

[8]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9]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开放日期:

 2022-12-12    

无标题文档